2016年3月12日 星期六

宜蘭人文行動高中演講:培養創新的生活態度


因為之前與CTRL-P一起到人文國中小學討論3D列印課程,談到創個圈圈在宜蘭打造第一個maker space,與推動設計思考解決社會問題等觀念,引起家長和老師們高度的興趣,才有今天(2016.March.8)這個機會,來到人文行動高中的創新論壇演講,我將這次的題目訂為「培養創新的生活態度」。主要是希望孩子們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與三個故事,了解到創新是一件美好的事,而且沒有學歷、經歷的限制,是可以從生活中培養與實踐的。

在演講現場也展示創做6号店的3D列印機,同學們對列印出來的物件,和可以自行組裝的3D列印機充滿了興趣
第一個故事,當然要介紹一下宜蘭第一個maker space的募資計劃
(註:這個募資計畫的影片,是由好色計逆風少年的實習學生從腳本、拍攝、後製一手包辦的)

不禁要為人文的同學感到開心,他們之前的創新論壇已經開始接觸群眾募資、雷射雕刻技術、線上購物平台.....等等當代的創新案例,而且,下週還找了貝殼放大的大涵來演講!
舊型態的創作、設計、藝術、製造圈像是gated community,只有設計師、工程師、藝術家、工廠才是圈內人,而消費者和使用者卻是圈外人。所造成的現象是消費者對高價的設計與創作不買單,而創作者及設計師認為消費者不懂得欣賞。


做maker space的重點就是把封閉的小圈圈變成開放的大圈圈,開放的不只是空間,還有心態。讓原本像是工廠作業線的苦悶工作,變成愉快的自造過程。但絕不是觀光工廠那種把遊客當幼稚園程度的DIY,或是名為工作坊,實為才藝補習班的開課中心。
我舉了2015年12月在創做1号店的活動「聖誕樹真的比較好」為例。推廣種植和照顧真的聖誕樹,而非購買大量生產的塑膠聖誕樹,卻一年只用一次,造成過度生產和環境污染。
從宜蘭頭到宜蘭尾,圈圈目前有6家創客空間成立了

順便和同學們聊聊自己的居住地,宜蘭最大和最小的鄉鎮市,最大的是南澳,人口最少,最小的是羅東,人口密度反而最高!

同學們聽得認真,大多做著筆記,而且在問答時間都會主動舉手發問,宜蘭人文中小學的學生果然和其他台灣傳統學校的同學們不太一樣。
演講結束還有同學拿著筆記來請我幫她簽名...(羞)


第二段,以我自己求學和職場的真實故事-青少年時代為引子,從台中一中畢業後,以Bartender為職業的日子...


工作及創業多年後,重回學校找回學習的樂趣,唸了國際貿易、外語系、人力資源管理碩士、再到捷克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。至於設計創作,則是拜安藤忠雄為師.....就是和他一樣,自學囉。也希望把學習過程中享受到醍醐灌頂的體驗擴大與傳承。立下座右銘:「沒有教不會的學生,只有不會教的老師」。當時的藝名是可樂老師,照片裡是我在科教館和博物館設計課程與教育訓練。

比起物理、化學、數學這類的課程,攝影其實是更難教會小朋友的。可樂老師首創的「小小背包客」課程,用攝影做為軸線,帶著小朋友走出教室,學習旅行與獨立精神。現在我已不再從事兒童教學,但「小小背包客」課程已在各大媒體及家長之間散播開來,也成為大家仿效的對象,只是能否堅持我當初創辦的風格與原則,就不得而知了。
上圖是我帶著學生,與台灣攝影第一人柯錫杰老師一同參加民視第九堂課錄影,令人意外的是,同學們不太知道第九堂課這個節目。演講時我則播了另一段公視為可樂老師製作的節目,看一下上攝影課的實際情況。

因為在很多不同行業的創業和輔導經驗,常上節目扮演創業達人,和來賓分享創業經驗,探討創業案例。爸媽冏很大是人文的同學都一看就能認出來的,端哥果然厲害,擄獲大小朋友的心。

中視「小資賺大錢」


回想自己的人生經驗,就和Steve jobs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講一樣,"connecting the dots"連結一個個的點,無法預知,但現在回頭看,一切都很合理。
演講的第三個故事,是關於「回饋」。分享了撰思和好色計的青少年實習計劃,在場的聽眾也正值青少年時期,助教也剛從高中部畢業,在尋找人生方向的同時,對逆風少年的故事能夠有貼身的感受。
講到回饋,也分享一下我擔任LIHIYA營運長,所建立的社會企業營運模式,讓同學們了解企業與個人都可以透過創新的理念及做法,在獲利與成長的同時,對社會做出貢獻。



課程最後的大合照(攝影師Milo辛苦啦)


這場演講的聽眾包含小六到高三的同學們,幾位同學的提問都非常深刻,而且具有獨立的見解,例如有同學問到我高中畢業為何不繼續升學,是為了錢嗎?那後來為何又去唸書?現在工作還是為了錢嗎?
這類的問題回答,很難在這篇文章裡說個明白,如果有機會我們面對面,再告訴你答案!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